清理通風管道油污的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
清理通風管道油污時,因涉及高空作業、有限空間、電氣風險、化學藥劑等危險因素,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范,以下是具體注意事項:
一、人員防護安全
個人防護裝備(PPE)
呼吸防護:必須佩戴防毒防塵口罩(如KN95及以上)或供氣式呼吸器(若管道內油污揮發有毒氣體,如氨氣、硫化氫),避免吸入油霧、清潔劑蒸汽或霉菌孢子。
眼部防護:戴防濺護目鏡或面罩(防止高壓水槍、化學清潔劑飛濺入眼)。
手部防護:穿耐油、防割的橡膠或丁腈手套(避免接觸堿性清潔劑腐蝕皮膚或油污中的尖銳雜質)。
身體防護:穿防靜電、防火花的工作服(如滌綸混紡或防油污涂層服裝),避免金屬紐扣/拉鏈摩擦產生火花;若清理高溫油污(如剛停用的廚房管道),需外加耐高溫隔熱服。
足部防護:穿防滑、防油的安全鞋(帶鋼頭),防止滑倒或重物砸傷。
健康監測
操作前確認無呼吸道疾病(如哮喘)、皮膚過敏史;清理過程中若出現頭暈、惡心(可能為一氧化碳或清潔劑中毒)、皮膚刺痛等癥狀,立即撤離并就醫。
二、作業環境安全
斷電與設備隔離
若管道連接風機、電機等電氣設備,必須提前切斷電源并掛牌上鎖(LOTO),防止誤啟動導致葉片轉動傷人或產生靜電火花。
關閉管道相關的燃氣閥門(如廚房排油煙管道),避免泄漏氣體遇明火爆炸。
通風與防爆
強制通風:打開管道兩端入口/出口,用防爆風機向管道內送風(或從一端抽風),保持空氣流通(降低油氣濃度,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);嚴禁在密閉管道內使用明火或非防爆工具(如普通電動工具)。
檢測可燃氣體:若管道曾輸送含油廢氣(如廚房油煙、工業油氣),需用可燃氣體檢測儀檢測管道內油氣濃度(低于爆炸下限的10%方可作業)。
防滑與防墜落
清理高處管道(如吊頂內、屋頂通風井)時,搭建穩固的腳手架或升降平臺(符合安全承重要求),系掛五點式安全帶(錨點承重≥22kN),嚴禁僅靠梯子作業;地面鋪設防滑墊,防止油污滴落導致人員滑倒。
三、操作過程安全
工具與設備安全
使用防爆型電動工具(如防爆電機、防爆照明燈)(若管道內存在可燃氣體);高壓水槍壓力不超過管道承壓極限(一般金屬管道≤1.0MPa,塑料管道≤0.3MPa),避免爆裂傷人。
化學清潔劑需密封存放于陰涼處,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導致揮發、泄漏;禁止將不同化學藥劑混合使用(可能產生有毒氣體,如酸堿中和反應釋放大量熱)。
有限空間作業規范
若需進入管道內部(如直徑≥800mm的長直管段),視為有限空間作業,必須:
先通風30分鐘以上,檢測氧氣含量(19.5%-23.5%)、有毒氣體(如一氧化碳<24ppm、硫化氫<10ppm);
設置專人監護(監護人員不得離開崗位),攜帶通訊設備(如對講機)保持聯系;
攜帶安全繩、安全帶,確保30秒內可撤離(管道內可能突發缺氧或中毒)。
高溫與化學灼傷預防
清理高溫油污(如剛停用的廚房管道)時,先用測溫槍檢測表面溫度(低于60℃方可觸碰),避免燙傷;使用堿性清潔劑時,佩戴耐化學腐蝕的護目鏡和面罩,防止濺入眼睛或面部(氫氧化鈉等強堿可致深度灼傷)。
四、清理后安全收尾
殘留物處理
清理出的油污、化學廢液(如堿性清潔劑稀釋液)需分類收集(油污按危險廢物處理,化學廢液交由專業機構處置),禁止直接倒入下水道(堵塞且污染環境)。
用干凈抹布擦拭管道內壁殘留清潔劑,避免后續腐蝕管道或滋生細菌。
設備與現場恢復
檢查管道連接處(如法蘭、軟接頭)是否因清理松動,重新緊固并密封;恢復電氣設備電源前,確認線路無進水、無破損。
清理作業現場(地面油污、工具歸位),設置警示標識(如“小心地滑”),直至完全干燥。
五、特殊場景注意事項
廚房通風管道:清理時需同步關閉燃氣閥門,避免油煙中殘留可燃氣體;若管道靠近易燃物品(如紙箱、布料),清理后檢查周圍環境。
工業通風管道(含化學廢氣):需確認油污是否含腐蝕性物質(如酸霧、堿液),選擇耐相應介質的防護裝備(如耐酸手套、防化服)。
高層建筑管道:高處作業需遵守《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》,風力超過5級時禁止作業。
總結
清理通風管道油污的安全核心是**“防護到位、環境可控、操作規范”**。作業前必須進行風險評估(如檢測氣體、檢查結構),作業中嚴格佩戴防護裝備并遵守有限空間/電氣安全規范,作業后妥善處理殘留物。若涉及復雜管道(如工業有毒氣體管道)或高度危險環境,建議由專業清潔公司操作(具備有限空間作業資質、防爆設備)。安全無小事,任何疏忽都可能導致中毒、火災甚至爆炸事故!